推喇奴父母学堂 | 父母之道-前言

QP:父母的工作是琐碎的!现在的我,每天要起来负责家人的饮食起居,安排学习内容,各种清单,处理家人的关系等!作者提出来说:我们有时候不理解为什么自己的爱心付出带出来的是愤怒和沮丧的情绪!明明我们是想要爱孩子的,可是说出来的却是伤害和摧毁的话语!原因很多,但问题不在别人,只有在我自己!

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基要性的真理,还有方法!他们是双管齐下的!鼓励我要更加明白真理,也要学习方法!

在为人父母中迷失自己

我是谁?
我是上帝所造的,并且蒙了恩典的罪人!
我是被上帝所呼召成为我两个孩子的妈妈,并且现在正在做hs的教育,为叫孩子可以在福音里成长!
在与孩子的关系中,我是谁?
我是使者!我不是孩子的拥有者!孩子是他们的创造者所拥有;他们的人生是为神的美意,由神亲自预定的!
有一种眼光要调整,就是我们想先给孩子什么或者从孩子那里得到什么?而是我要想的是我的恩主上帝通过我要为孩子做什么!
我现在每天和孩子在一起,我们吃在一起,玩在一起,学在一起,睡在一起,欢笑哭泣在一起!神要通过我为孩子做什么?我是祂福音的管道吗?
作为妈妈,作为全职的我,我也落入在为自己谋求价值的妈妈!以前因为有年薪,有社会工作,我不以为然的,我觉得是有价值的!确实上帝也通过我的工作祝福了不同世界的人,也祝福了我自己的家庭!现在我会容易陷入:我想要我的孩子优秀,出才,我都辞职了,花了那么多的时间了,如果孩子还是平平淡淡,那我还能有什么用呢?因此对孩子的表现很在意!在意的动机是我的内心偶像动摇了!
而这里书里提醒了了:
我们不需要孩子来证明自己,因为我们已经得救的人已经从所代表的那一位,就是主耶稣基督获得了自己的身份和意义!
感谢神,我也经历到这种改变!当我看到孩子不能够很好的练琴,演绎一段歌曲的时候,如果我是想要一个优秀的孩子,我内心就会焦急,有时候会责备,但是当我改变了,知道我不是要从孩子的优秀表现得满足,而我是上帝让我来孩子旁边去帮助到她的心灵灵魂和外在技巧的!那我就可以静下来,拥抱她,翻开圣经,寻找主里的出路,鼓励她,把她引到上帝那里!

而通过合身心意的处理,神就自己做工了!

成功的定义
世人对成功的定义是我得到了什么;而我们要关注的是我做了什么!

名声:你如何向别人介绍自己
这个说到了我的“痛处”!
当下楼买菜,我会怀疑是不是别人认为我就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只会买菜的家庭主妇!哈哈!别人问我做什么工作,我可能还会回答“liǒ我以前做外贸”!心里感觉外贸比起全职妈妈比较好听!我知道我受了影响的!
我应该要为我这“工作”感到荣耀!
因为是神呼召我成为一个器皿,成为孩子正在拥有者的代表,代祂说话,使用祂的方法,效法祂的品格!
立定心志将属灵美好的品格/传承/优先习惯下去(祷告,圣经的价值观,奉献,爱人,我看重的方面….),把我们家已经做到的继续坚持,不够的靠主改进!
靠恩典神可以在我们和孩子心里做成改变!要谦卑自己,祷告主,有盼望!

CC:没有一种职业不需要岗前培训的,为人父母也是如此。明白关于上帝,关于自己的真理,自己与孩子、与上帝的关系,以及上帝的恩典,父母们才真正晓得什么是他们被呼召要做的事情,即为人父母的全景图。不然就会在为人父母的过程中迷失自己:

这幅蓝图从为人父母者认识自己开始,自己的身份取决于自己和上帝的关系,取决于自己的人生观,取决于自己和孩子的关系。

若你以自己为孩子的拥有者,即将自己视为孩子的主人,上帝原本的角色。那么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你就是向自己交账,你对你的孩子就有决定权,而你也要为你孩子的所有负责。他的过错、他的过去、现在、未来就要紧紧缠上你,你夺走了孩子的自主权和上帝对孩子的所有权,你背负了孩子的人生,也使孩子的人生没有了神(神若任凭你和你的孩子)。

若你以神的使者定义自己,视自己为神手中忠实的工具,从我们的救主、至高的君王的旨意出发,用他的方式来养育孩子。使孩子明白他是耶和华的产业,是为耶和华的目的而存在。使者无需为孩子的人生交账,唯独只为自己是否忠心来交账,而与此同时在养育孩子的过程,神也参与其中,你和孩子都在神的主权之下。

警惕自己是否成为了拥有者角色。身为父母,先不是想给孩子什么,或者从孩子那里得什么,而是要想恩慈的上帝将会通过你为孩子做什么?

SL: 我在想我到底要来学什么?这本书我都看过了,有些内容都看了两三遍了,好像都能猜到牧师要说什么。我来学习,到底是为了得到什么?感谢神,经历一些事,让我明白,若非有一颗悔改且愿意遵行的心,就是看十遍甚至百遍都没有用!我承认我是一个拥有者的身份,我在滥用神给我的权利,我会因为两个孩子的不和睦而感到烦躁甚至愤怒;我会因为看到他们在学习上的懈怠而感到失望和慌张;我会因为他们的才艺不够而感到羞愧……所以,在看到“你要在孩子身上寻找自我价值,为人父母就是最悲惨的工作”这句话的时候,我意识到我的方向打偏了,我也看到自己的败坏和无能,我无法有好的生命状态去面对孩子,尽管我言语里透露出我很好,我没生气,我没有不开心……实际上,我的眼神、微表情都已经出卖了我,孩子们也会“关心”地来问问:“妈妈,你怎么了,你不开心吗?”这打脸来得够快。骄傲蒙蔽了我的双眼,愚蒙迷惑了我的心。是啊,我需要谦卑认识到我需要从上帝而来的救援力量,在他里面有奇异恩典!这真是极美的应许!感谢主,呼召我成为孩子的母亲!所以,求主帮助我,继续扭转我的心,使我通过本次的学习,更多的认识到有关使者身份的职责,使我能谦卑的成为他恩典的工具。

ML:

做祂代表,代祂说话,用祂方法,学祂品格。

本书在前言部分就道出了写作目的,是要给父母们一幅真理性蓝图,来解释上帝的托付、带领和激励父母们完成上帝呼召我们去做的事情。

而这幅蓝图从认识父母角色开始,即身份决定定位!我们是使者而非拥有者。看自己为拥有者的父母认为孩子是属于自己的,他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养育他。他的动机在于孩子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孩子会给他带来什么回报。而使者型的父母会谦卑的认识到:孩子根本不属于父母,他是耶和华的产业。因此要从至高君王的旨意出发,用祂的方法来养育孩子。

因着我成为母亲的特别经历(呼求、等候了七年,神奇妙的带领思牧进入我的生命,她成了我的女儿,我当了她的妈妈)在刚开始的年岁里,我常常会恍惚:神就这样将这个幼小的生命托付给我了?确定是我?我确定可以?所以内心也常常怀着战兢,带着敬畏去为人父母。尤为记得在第一周的时间里,丈夫因独自一人照顾新生儿压力过重,每每在孩子熟睡后的夜幕中暗自哭泣,深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辜负神的托付。

但人是容易忘恩的,当所有的手续尘埃落地,当每日的恩典被视为理所应当,我也渐渐显露出拥有者的角色:这就是我的孩子!我为她付上了多少辛劳!我就用这样的方式待她有何不可?她怎么可以向我抱怨?……种种的一切都在显明出我的罪:自私又骄傲。我企图坐在上帝的位置上,扮演着祂的角色来掌控我的孩子,也向我的孩子索取回报。这让我们的关系变得紧张,压垮了自己,也拖累了孩子。

感谢主,借着《父母之道》这本书再次提醒我:我不是主人,神才是。我从神那里领受这产业,原本就不配,但神恩待我,愿意将此生命托付于我。我应当卸下拥有者的重担,成为我孩子真正拥有者的代表,代祂说话,使用祂的方法,效法祂的品格。恩典带来拯救、饶恕、和改变的大能,靠着恩典,神可以在我和孩子的心里做改变,在福音里永远有机会!

FJ:为什么那些琐碎的,日复一日勉力而为的家务好像永远都干不完,任务清单无人在意呢?

这是我们时常经历到的情况,本书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真正的需要是一幅为人父母全景图,可以用来解释上帝的托付、带领和激励父母们完成上帝呼召我们去做的事情。虽然我们的现状是失去了宏观上的洞察力和在耶稣基督里的真理原则。但是我们的观念一定要被更新,这也是做好父母的前提和根基。那就是我们需要重新定位,我们是上帝的儿女和忠心的管家。

反思问题二:我们是一个有罪的人,怎么能够有能力教养好我们的儿女呢?

我们需要摆正位置,我们不要在为人父母的过程中,把自己放在主人的身份上,而要做一位忠心的管家。首先,我们要立定心志 把属灵的美好优先看重,就是要带领孩子祷告和家庭敬拜、守主日、奉献、爱、服侍等。而不是让孩子看到正在刷短视频的父母。我们把孩子带到神的面前。其次我们要相信,靠着恩典神可以在我们和孩子心里做出改变,要知道在福音里永远有恩典。最后,在教会中我们要互相有爱的做提醒。

一句话的勉励:停止做改变孩子的努力,开始愿意成为恩典的工具。

CS: 做全职妈妈的这些年,我也常感到迷茫,那些琐碎的、日复一日的家务似乎永远也干不完。两个孩子总是会制造许多的麻烦似乎永远也解决不完。殊不知我早已迷失在为人父母的身份里。在过往的日子里,我俨然成了一个拥有者。我常常想要改变孩子,希望孩子成为我期望中的样子,当孩子没有按我的心意去行事的时候,我的态度开始变得不温柔,甚至会以怒气回应孩子。书中提及,为人父母需要有一副全景图,来解释上帝的托付、带领和激励父母们完成上帝呼召他们去做的事情。我们不是孩子的拥有者,而是使者。改变是上帝的工作,我们是上帝手中的工具,唯独祂的恩典才能带来改变!

书中也提醒,我们需要看中家庭生活中平凡的瞬间,因为正是那些不经意的时刻,我们正在塑造孩子的灵魂。将那些美好的习惯坚持下去。教导孩子祷告、读书、爱别人、认真敬拜…

HS:大儿子20岁我一直认为已经把神所赐的产业已经养废了。没有美好的习惯传承反而把自己不好的坏习惯已经影响到孩子,常常想不通失败得一塌糊涂的母亲居然还蒙神的怜悯能怀孕生二胎。这也让我欢喜让我忧,欢喜的是神借着二宝安慰了许多家人。忧的是害怕再次养废掉父母之道的前言使我再次看到在神的里面是有指望的,神把我放在了一个何等重要的角色职责当中。不是靠我的唠叨就可以改变孩子,而是应该闭嘴立定心志祷告多多仰望神,祂是可靠的。相信祂的恩典可以扭转孩子的心,因为神是无所不能的。越发用神的视角看孩子才不会老是指望从孩子身上渴望去得到些什么……

很亏欠做为一个妈妈也没有谦卑,总是对孩子有诸多的要求。希望神让我靠着祂在养育孩子方面越发的归正。

LX: 我们不是孩子的拥有者,而只是上帝的使者,是管家。很多时候,自己会常常以拥有者的姿态去面对孩子,期待孩子给自己贴金,为自己争气,孩子是自我炫耀的一种工具。有一次,当恬妡二年级时的一次数学考试,她考了96分,班级排名十来名开外,我就很生气的批评了她。我生气的是她给我丢脸,而不是真正关心孩子的学习。需要悔改!
还有要注意跟孩子在一起的每个瞬间。要有意识的注意自己平时无意识流露出来的坏习惯。这些瞬间有时候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伤害和阴影。比如,有时候我会常常瞪着眼睛跟孩子说话。当孩子不顺服时,我既没有干预和管教,只是瞪着眼睛去看孩子。这给孩子无形的伤害比有形的管教可能更要严重

XK: ZOEY还在学龄前时,我们夫妻也常在祷告中向神提说:主阿,孩子是属你的,我们不过是管家。当孩子慢慢长大,尤其进入学龄阶段,二娃也来了。无形中,我们对ZOEY的要求就越来越多了,做事要快(快起床、快刷牙、快学习、快上床睡觉)学习要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练琴要专注等等等等。当她达不到要求或者态度不好,我们不是第一时间想办法帮助她,而是生出了怒气,为什么你都做不好,为什么你不想做。不是这些要求本身不好,而在要求的背后,我们带不出神的恩慈、良善、爱,也缺失了自己的温柔与坚定,反而带了许多自己的私欲与自我为王。

我们一心想要的,是一个凡事顺服的孩子,而实际上我们忘了自己没有能力培养、训练出这么一个孩子。根本上来说,教养是一个罪人在试图帮助另一个罪人,我们所做的,需要恩典,我们所要对付的是双方身上的罪性。

当我们忘了把孩子带向神,而一心想要把孩子带向自己的标准和要求里。于是,实际上我们的身份已经从孩子的使者变成了孩子的拥有者。

因此,认清现状,求主帮助我,悔改,对付自己的罪;好好为家庭祷告,祈求恩典。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13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