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喇奴父母学堂 | 父母之道-第6章

原则:你必须成长为一个有长远目光的父母,因为改变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

弟兄姊妹学习心得分享:

QP:

今天的读书会,有那么一刻是一种“笑极生悲”的感觉!牧师即生动又鲜活地举了我们日常对待孩子样子,引发了我们所有人的笑点!因为牧师所说的那个催促孩子“快,快,快”的样子,就是我啊!那个硬着头皮讲道理到死的,就是我呀!那个劲邹眉头,苦脸相待家人的,就是我啊!牧师太过真情演绎,以至于他第一次在台上笑得不能再继续讲下去!而我在下面也是笑得前仰后翻了!

然而就是那么一刻,想痛哭一场! 赶紧拿着纸巾擦拭自己的眼睛,强忍着过了这个莫名的“哀伤”!

哦,主啊!作为妈妈的我,我是多么的没有耐心,智慧,爱!作为妈妈的我,又是多么的目光短浅!因为一个孩子音弹错了,我就开始啧啧说道了!因为一个孩子的哭,我就不耐烦地让她独自呆着;因为一个孩子字词写错了,我就觉得她不够努力;因为一个孩子自私了,我就急忙定她的罪!因为一个孩子平平不出彩,我就迷糊地否定她的独一无二!

在教养中,看不见“光明,善良,信心,忍耐,智慧,恩典”,悲凉涌入胸怀!

最近对孩子缺乏耐心,我已经错失了很多机会跟孩子谈论神,谈论恩典了!我只关注了自己的欲望,因此我所看到的都是失望!哪怕细想有恩典,但是还是心里嘀咕着“还不够好”!对孩子没有训练,又强求他们因为我的一句命令就一步到位,这真是不智慧的天真做法!

教养孩子是一生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在这个快节奏又焦虑的时代,在这个各种晒幸福比较的时代,我也向往快速成功,快速抓取!我想要快速的改变我的孩子,我想要我说一,她就行一!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错误的期待就会带来无尽的愁苦!我的孩子她还在灵性失明的状况中,她需要一位先于她被上帝更新的妈妈去看待事物的背后,然后以祂的话语建造和引导!教养孩子不仅仅处理外在的行为,更是内在的心!上帝呼召我们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的机会来帮助孩子成长一小步!

书中说:做父母意味着一个还未完全的父母被上帝使用去影响另一个还未完全的人!

是的,主,我承认我是何等不完全的人!在最近的教养关系中,我迷茫,失落,无助,我似乎看不到光明的地方!最大的问题是:我把圣灵忘记了!我认为只有自己在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我以为是我自己安排一切事物进行,我以为是我可以控制得好,然而,把自己抬高,事情就更加糟糕了!主啊,你饶恕我这个罪人,赦免我在教养中的过犯,求您帮助我回转!也让我深信你的恩典会改变我,拖住我!

养育子女是需要有过程的心态,是一场不断的对话,是还有做项目计划的心态!
木工雕琢一件作品要花许久时间,何况是雕琢生命呢?这提醒我遇到一个问题 ,不是呵斥,不是一定要结果为先,要先寻求神,从长“计议”,利用机会不断对话,慢慢改变,慢慢成长!l

书中说:“成为优秀父母的障碍就是一件事:父母的品格。我们把上帝赏赐的服侍机会变成了发怒的原因,在我们需要忍耐的时候却报之以焦躁;在我们被呼召悔改,承认我们和孩子相同之处多过不同之处的时候,我们却报之以自义;在我们需要安静沉思的时候,我们却报之以威胁;在我们应当同情理解的时候,却报之以个人的冒犯。我们经常对孩子抓狂,不是因为他们违反了上帝的律法,而是因为他们冒犯了那些保护我们平安和舒适的私法。很多次本应该是我们服侍的机会,我们却对孩子发出指令。悲哀的是,很多次孩子希望我们暂停管教,离开客厅,下次再好好交流,但是我们却坚持说教不停直到情绪崩溃。

这里讲的每一处都是我的真实写照!因为羞愧,因为对自己失望,我也经常落入在撒旦的圈套中,而看不见耶稣基督带来的好消息:耶稣基督为我完美地达到了标准,我只要承认自己的失败并且寻求上帝的帮助,祂就开恩!祂就饶恕我,赐我新的力量!

主啊,你帮助我!让我谦卑俯就,让我转向你的面!求你开恩垂顾这个可怜又无能的孩子,让我回到你的心意里教养子女!

JK:

急切、快速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因而人人都变得很匆忙、很急躁、缺乏忍耐等候。然而父母要与这样的价值观和生活节奏做对抗,因为如果也如此对待孩子,希望孩子能马上有改变、有成长,最终的结果只会充满愁苦,向孩子爆发出更多的怒气,因为孩子不是一件流水线出来的商品,一按动开关,就会很快出来一个产品。每一个孩子都是活生生的生命,是需要不断呵护、培育、修剪的,他们的成长和改变是一个微小而漫长的过程,是需要投入持之以恒的爱、智慧和代祷的。

很多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缺乏对孩子有耐心,乃是忘记了天父并非如此待我们,即使我们常常悖逆,总有懒惰,但天父的爱却充满了忍耐和温柔,即使是来自祂的管教,也仍旧是为我们的益处,等待我们的回转。

因此,作为父亲的我,也要不断默想并效法天父对我的爱,去待我们的孩子。当我如此行,也在过去一段时间,分别出时间,单独和我们儿子去公园逛逛、去梧田老街走走,有些问题他问了一遍又一遍,而我若也仍旧耐心地一一去回答,并适当的把福音引入在其中的话题里,发现最终收获是从孩子那里而来的惊喜和喜乐。

SL:

多数情况下,我养育的失败,不是败在开始阶段,更不是败在初心,而是败在“过程”。每次都是打了鸡血一样的想要如何养育孩子,但开始不到几分钟就被现实打倒了,于是我会觉得这方法对我家的不奏效啊!但是,在这次学习中,让我对养育孩子的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世人说,养孩子就像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就像等待花期开花一般,现在想来确实如此啊。只是我们需要更多的去体会这句话的意思。而我们养育孩子的更深层的关系,就在于他们的心。其实很多的时候,我自认为很看重他们的心,而忽略自己的“心”,这就让我只想看到果子,而不愿意去做那个持续浇灌的妈妈。我需要对孩子的心说话,帮助他们认识福音,明白真理,愿意遵守主的话语。这个养育过程,是我一辈子要学的“过程”,求主帮助我,使我有耐心!

XQ:

作为父母,我们渴望转变的发生是实时的,是迅速的,是马上能看到果效的。 「 快餐主义」的思想不仅影响当代也影响着我们这些为人父母对孩子在教养上的耐心和想法。但改变确实一个真实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每一个「福音时刻」的重重叠加。

那些「给我马上、立刻、抓紧…」在我们与孩子的交流当中总是反覆地出现,我们缺乏耐心,也总是想看到孩子立刻马上的顺服听命。希望他立马变成听话懂事的孩子,我们的心态本身就暴露了我们内心的缺乏耐心。

所以作者在向我们表达说,教育孩子是持续一生的省察和更新改变,所以不能急于求成。而这内在的根源在于我们对于人性本身的认知,那就是孩子跟我们一样都是灵性失明瞎眼的人。带领灵性瞎眼的孩子首先作为父母应当成为一个灵性上有洞见的人,所以想持续不断地改变孩子,首先父母要作出改变,当然这改变唯独靠着基督和祂的福音,其次就是抓住每一个机会去向孩子传福音,在每一个交流分享的机会都去分享福音。

作为父母不仅自己要努力在灵性上建造自己,也要制造每一个细小的机会来向孩子表达基督的恩典和福音。

比如家庭崇拜,比如孩子与孩子发生冲突,比如在祷告的时候… 我们能付出的就是持续不断地为孩子代求,以及抓住每一个机会宣告福音,其他交托给神!

JW:

  在这一章里收到很大的安慰。它说生命的改变是一个一生的过程,是逐步更新和变化的。虽然罪的权势已经被打破,但是罪的影响还存留,虽存留但会逐步清除。
  而终其一生的清除行动和省察更新为要显明我们的主是有何等的忍耐和恩慈。
  在小S3岁到6岁之间经历到他的变化和成长,当6岁新的阶段来临之时他显出和以往6年不同的样子,我对他有新的期待就像曾经3年他的成长一般,而那个期望建立在我觉得我可以改变他。有时我的眼光被蒙蔽看不到他的问题,有时靠着神的恩典看见他问题的根源,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下他自己都看不见,他很难认识到自己是个罪人,他认识不到的时候觉得自己是对的。

  小S需要一位满有恩慈,不要求他瞬息改变的妈妈,需要一位理解他处境而不是一味否定斥责他的妈妈。很多的时候我在意他人怎么看小S,怎么看我对小S的态度和处理方式,这些就像无形的枷锁捆绑我在许多时候只处理小S的外在行为而不是内心。而我也不该抱着他会戏剧性的变化这样的期待,他还是会和别人有无数次的冲突。但是每一次危机=良机!愿神打开我的眼光帮助我抓住每一次可以动工的机会,看见每一个微小的瞬间,又赐我智慧将正确的世界观,美好的品格带进他的生命。

  这一章还有特别美的提醒:在所有喜悦中,艰难中,不管黑夜白天,不是一个人,还有圣灵同行!我所达不到的标准耶稣已经达到了,祂会持续动工做成祂的工。

ZL:

这一章又提到我们总是想要通过自己的话语行为,企图靠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孩子,不如意时就情绪变得激动,充满失望,然而我们岂不是那完全无能的父母吗?教育孩子不是一系列的冲突与悔改的戏剧,而是持续一生的省察和更新变化。我确是一个目光短浅又没有属灵洞见的妈妈,罪使我常常只能做三分钟的温柔妈妈,孩子一旦不顺服我可能马上上演变脸,还要将我生气的缘故归于孩子。我常对一些孩子犯的简单又离谱的错误感到不可思议,却忘了她只不过是一个孩子,一个同我一样的罪人。我总是希望每次与她的交谈她都可以完全接受消化,并做出回应和改变。我也尝试抓住机会与孩子多讲基督,期盼我们的交谈向福音靠拢,当我自以为讲的清楚明白了,她也点头表示理解了,总算是有好的结果了,但实际上过不了几天,同样的错误可能重复上演……在这样日复一日中,若我再不寻求上帝的帮助,我怕是会一直沉浸在崩溃中。我相信祂丰盛的恩典必带领改变我向上交托的孩子。

ML:

危机即良机,不要忘了,还有圣灵!

今天是我们婚姻步入第13个年头的第三天,回首过往,有些变化看似只是一瞬,却是在日积月累的影响下发生。因为改变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事件。在养育孩子方面,我却常常忘记这样的过程法则,不切实际的期望孩子会一夜长大,一点就通,而这样的错误认识也常常带我走进抓狂的死胡同,倍感挫折。

做父母意味着:一个还未完全的父母被上帝使用去影响另一个还未完全的人。这里我们永远不能忽略罪所带来的影响:罪弄瞎了孩子属灵的眼睛,以至于他们看不到自己的行为不端,更看不到那隐藏在内心导致行为不端的罪。罪也让基督徒父母自我肯定与自我依赖,因着迅速见效的期望带来了很多的怒气、缺乏耐心和失望。父母们需要一位充满怜悯、长久忍耐的天父帮助我们不断变化,我们的孩子亦是如此。神呼召父母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小机会来帮助孩子成长一小步。祂让孩子的过犯一次一次显明,所以给我们机会一次一次地带领孩子前进一步,每一步都是在觉醒、坚信、委身和改变的过程中。

每个周一下午,当我驱车返回家中时,总是会在婆婆的小店里看到SM拿着她的手机在看奥特曼的短视频。那是一周里婆婆唯一接她放学的时间,我理解她既要看店又要预备晚饭而无暇顾及SM的艰难处境,还有她那隔代的溺爱,不忍拒绝孩子请求的无奈。过去我多次警告SM不能这样做,她只是回应我一个狡猾的眼神,我又责怪婆婆不该没有原则地任她玩手机。但除了我一个人原地暴跳如雷,并没有其他的变化。

昨天下午,情景重现,我被圣灵提醒:属灵瞎眼的孩子并不能觉察出自己的行为不端与有罪的内心,而在属灵上有洞察力的父母需要先于孩子看见。因此,我平静地把孩子叫回了家中进行了一次谈话。谈话的开场是严肃的,我还未开口SM就已流泪抽泣,我安慰她妈妈不是惩罚她而是想帮助她,我们一起祷告,一起谈论这件事显明的后果和对神对人的得罪。感谢主,赐给她有柔软的内心和及时的悔改,在管教(减少了次数)后我们又收获了和好。

下个周一会如何呢?SM会记起这一次的谈话以及管教带来的痛而在手机上有节制吗?如果有改变,感谢主她在成长。如果没有,感谢主又给了我一次恩典,多一次机会,多一次交流,多传一次福音。危机即良机,总不要忘记还有圣灵,永远有圣灵!在每一次危机到来时,祂光照我,挑战我,指出我的罪,饶恕我,改变我,用恩典托住我。

CJ:

是的,作为父母,都是希望自己讲出来,孩子就要马上行动,等到下一次同样的事情,孩子都能马上行动。但是事情往往不是这样,还是看到需要反复的提醒,而把自己带入到情绪当中。情绪变得激动,以为只要态度强硬,声音够大,威胁够大,就能让孩子明白不顺服就要被管教,自己就会胜利,孩子就会改变。事情完全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所以我们要成为有长远目标的父母,神也通过养育孩子的过程,来塑造我们,养育我们,这一切要靠神的恩典来改变我们。我们没有办法让孩子一夜改变,我们需要祷告,交托给上帝,因为我们是孩子的榜样。我们需要更多的忍耐和恩赐,持续一生的省察和更新来鼓励和改变。神不仅让我们的行为上改正,还有内心上的改变,让孩子看到我们的改变。神也会通过父母来让孩子看见自己的罪,以及背后的问题,通过福音的解释来认识到自己的罪,在神面前认罪悔改。神通过我们与孩子的种种矛盾冲突考验我们,让我们把危机变成良机,把神的话语带到孩子里面,也让我们带着怜悯,有爱,有恩典的来教育孩子,改变孩子。

CS:

  天父称我们为义是一个结果,但是生命改变的工作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这一章提醒我:学习委身在许许多多带来改变的微小瞬间。因为天父呼召我们利用生活中每一个细小的机会来帮助孩子成长一小步。教导孩子学习敬畏、怜悯、感恩、赞美、爱、分享…这些美德都要帮助孩子成长。
   因此,不应该把孩子每天制造的“乱”,看成是一种负担。更多的去理解孩子的娱乐并参与其中,而不是用自我的标准去要求他们。把那些容易激动自己生气的时刻看成是一次恩典的机会,而不是变得抓狂。求主更新我的眼光,使我抓住更多的机会,制造更多美好的回忆。
分享书中我喜欢的一句话:每天早晨醒来,你意识到今天虽有挑战,但是感恩的是你还有更多的日子和孩子们在一起,和他们一起经历世界上最重要的成长过程!

XL:

我们没有办法一夜之间改变孩子。华丽转身只是个传说。就像我们基督徒称义和成圣是两个概念。孩子的成长是个过程,就好比基督徒成圣是个过程,基督徒不能在信主以后一夜之间变得完美不再犯罪。我们是在不断犯罪、悔改这个过程中渐渐成圣的。我们的孩子成长改变也同样包含了犯错、改正的过程。

我们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有很多痛苦是因为不现实不合理的期待。我们常常期待,告诉孩子一次又一次了,孩子应该记住和改变。我们常常期待,我们严厉管教过了那么多次,孩子就一定会改变的。其实忘记了,改变的工是神才能做的。我们只要做好当做的:教导、训练、必要时管教,然后静待神在孩子生命中动工。

谈到管教,有重要提醒!

MS说:为什么管教是因为哪个事情做错了吗?不只是行为错了,还有内心。(多数情况)而是行为反应出你的内心自我自私,没有以福音为中心,没有以上帝为中心。

总意是:孩子行为错了的背后一定先有内心对神的罪。父母首先察验到,再帮助孩子明白,知罪认罪悔改。谈到罪,我们可以思想圣经中神怎么对待罪?神就是让人在心中知罪,再处理人的行为。大卫的例子,诗篇51心里知罪,行为上:杀人偿命,孩子死了。

处理行为之先,处理心里的问题。行为是错的,导致你行为的内心是有罪的。

写到这里,我心里焦急难受。因为我多半情况都是只处理行为,所以就像打地鼠,打了一个又来一个。我没有智慧,需要求神赐我智慧,帮助我能快快看到行为背后的内心,帮助孩子一起认识自己的内心,进而认识神和救恩!

真的反面不是假,是伪。人只有圣灵的光照才能知罪。洞察孩子的伪之先,先洞察我们生命中的伪,去伪化。我们没有属灵的洞察力,容易把不重要的去管教(比如摔坏你贵重的手机),重要的会导致下地狱的(撒谎)不去管教。

我们要帮助孩子看到他们看不到的问题。做教导,做家庭敬拜,跟他们读上帝的话语。12岁前建立道德的是非观。通过圣经上帝的话语。圣经没有掩盖事实。帮助建立上帝心意中的是非观。

我们不能降低神话语要求的标准,我们要相信按照上帝话语而行的人在上帝的看顾和保守当中。顺服、诚实、正直、善良,这些是很重要的美德。教导孩子朝着这个方向去行。

神的原则大过人的看见,把上帝看为极重。危机即良机。

不要让孩子成为无胸之人。—–CS路易斯

要培植孩子有情感的人、有怜悯、要爱人。懂得怜悯、爱、赞美、敬畏、感恩、分享。


往期回顾:

推喇奴父母学堂 | 父母之道-前言

推喇奴父母学堂 | 父母之道-第1章

推喇奴父母学堂 | 父母之道-第2章

推喇奴父母学堂 | 父母之道-第3章

推喇奴父母学堂 | 父母之道-第4章

推喇奴父母学堂 | 父母之道-第5章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5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