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喇奴父母学堂 | 父母之道-第5章

原则:作为父母,如果你不能因为在基督里的身份得享安息,你就会从你孩子身上寻找身份认同。

弟兄姊妹学习心得分享:

FJ:

  1. 本章与其说是在学习我们在基督里的身份,不如说,这章让我看到的关键是:生命当中最优先的关系是个人与上帝的关系。从什么地方获得身份,就决定了你透过此身份影响你的教养方式。在我的家庭中,我们时常会有很多的无能为力,我们在乎孩子的学习能力,时常会让我们失望,因为我们的身份一直想成为拥有者,而不是神的代表。
  2. 很多的时候我们将自己的想法放在孩子的身上,希望自己的孩子比我们同年龄朋友的孩子优秀,这里就看出我们内心的骄傲,导致我们会因为孩子的不顺服和反抗做出得罪神的事情,就是将自己的怒气、恐吓放在孩子的身上。我们忘记了自己也是一个罪人。
  3. 反思自己看待孩子的方式:是上帝给我们的礼物还是累赘呢?我们经常把孩子看成自己说拥有的,我们用这样的方式,暴露出了我们扭曲的价值观。——我们要认识到,上帝只是将孩子放在我们身边,让我们成为符合祂心意的器皿,代表祂教养孩子。
  4. 当我们孩子看到我们我们在敬畏神,很多的问题就不存在了。在我们家都是孩子在清晨将我们叫醒,没吃孩子都是看到我们在睡觉,而不是与神亲近。我们要建立与神的垂直关系。如果我们在家里与孩子的关系出了问题,那肯定是我们与神的关系出了问题,如果我们每天与上帝有稳定私下的相交生活,我们会被喜乐盼望满足充满。
  5. 记住,在工作中的我,不要让神给我们的礼物祝福越过神本神。
  6. 金句:你的身份扎根于你是神的孩子,而不是你是你孩子的父母。
  7. 如今的生活节奏,就是“快快快”,我们对孩子也是快快快,这里还没有学到精髓,要问问牧师,如何实操。。。
  8. 学会每天为孩子祷告,首先把灵魂得救放在第一位。

AM:

第五章:关于身份,最大的提醒是不要将自已的身份建立在孩子的身上,而是要建立在基D的身上。但是,每对父母都会有这样的倾向,以孩子为荣,故孩子的成绩和表现如何常常会牵动父母的心。如果我们不是以更高的视角去看,不是以管家的角度看孩子,父母就很容易迷失掉了,因为世人的价值观就是看孩子的表现。另一个印象深的地方就是,父母常会催孩子快快快,牧S分享说:如果我们常说快快快,这会显示出我们内心的焦虑和不安,而且对孩子来说他们也学不会更快的行事。如果破解呢?牧S讲到了以训练来代替催促。是呀,今天的父母,可能是忽略了训练,我们以为孩子是超人,不需要训练变可以表现的完美,有时候是我们把过重的期望放在了孩子的身上了。殊不知,做为父母的我们,也常常不愿意接受操练,以致于艰难来到的时候,我们的表现也是乏善可陈。总之,父母要努力在基D里安息,并且以耐心来训练孩子,并为他们来代D;

SL:

当我初为人母,我对“母亲”这个身份又喜悦又骄傲,好像对孩子所有的未来我都能为他铺好每一段路,好像对于他的成长都在我的掌握之中……但渐渐地我发现,我很失败,靠着自己,真的没办法改变孩子,反而越是想改变他们,越是关系变得越糟糕!书中说:“你从哪里获得身份认同会影响你的教养方式。”我反思自己之所以亲子关系变得如此紧张,是因为我很在乎世人的眼光,我在意事情本身超过对人的关注。我希望他们成为我行走的广告,成为我一个良好的口碑!所以,我会吹毛求疵的要求他们,而不是训练他们,在养育中,我也没有寻求神!就在与神的关系一直处于水平状态之中时,我确实收获了太多的失望、恐惧、焦虑、被动和失去越来越多的自由,从而活出了一个贫瘠、不结果子的人生。何等悲哀!但感谢神,神使我慢慢明白:与神的关系怎样,与人的关系怎样!我也开始清早起来寻求神,求神在我身上动工,求神使我认识到更多更深入的罪、使我悔改。渐渐的我发现,我祷告并没有立即发生什么奇迹,但是我不祷告便是我的亏损!实在是我需要神,需要祂的怜悯、祂的帮助!

我首先是神的孩子,而不是孩子的母亲!

这就好像马大在为主的身体在厨房忙碌,而马利亚在主脚前静静聆听!不是说马大的忙碌没有价值,没有必要,而是她因为一个人面对那么多琐碎的家务而心里产生各种思虑烦扰,这就好像我们一睁开眼,就选择为孩子各种忙碌,忙完孩子又忙自己,然后心里也就产生烦躁、生气;但马利亚先是定睛于主身上,她心里喜乐,愿意顺服,耶稣称赞她说:“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这就好比当我们早上一醒过来,如果第一时间先聚焦基督,我们就得到足够的底气对付暗处的关系!很多时候,当我想跪下来的时候,许多个看似正当的理由就会蹦出来阻挠我,例如今天要做的早餐比较复杂,我得先去准备;今天孩子要去值周,需要很早到学校,我要做个简短地祷告……虽然艰难,我也失败,但继续祷告,我就发现,神为我开路,那些鸡飞狗跳的日子,渐渐地在主的话语中平静、安稳;那个长满荆棘杂草的园子,神做修剪,使祂的园子花香满径、充满生命力!写到这里,我觉得神的工作好美,愿神继续修剪我的生命,使我也去寻求那上好的福分!

CS:

       这节课带我认识到:作为父母,我首先需要安息在上帝的儿女这样的身份一个里。
       书中提及,我们有两个地方可以寻找身份定位,一个是垂直方向,一个是水平方向。如果我们首先与上帝有美好的关系,在养儿育女的过程中,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是的,我常常忘记了我自己是谁,就像书中提及的我似乎是得了身份隐秘症一样,通常从受造界寻找身份定位,从这个世界,从我的丈夫还有孩子们。尤其是在每天的生活中,我的心会随着孩子们的倾听或者逆行而起落落,我也经常过度看中孩子的表现,而忽略了他们的内心。
     最近有带女儿做了一些英语启蒙,我希望她是一个学习非常好的孩子,尤其是在上面学习英语,但是积极她的性跟我在期待背道而驰的时候,我却没有以恩典来对待,而是带着个人的情绪包容回击。
   学完这节课后,我在反思自己背后的动机:我想从孩子那里得到一些身份定位、成就和满足感。也看清了一些事情,孩子需要的不是启蒙英语如何成功,而是拯救。
   最后,本课的一段话特别体现了我:耶稣给我们一个福杯充满溢的生命,我们再一次也不需要从我们的孩子或者是其他地方寻求满足,我们是上帝的孩子,即使是在为人父母最失败、最糟糕的日子,也有恩典托付给我们,日子得以继续!

YQ:

经过前面几章对于父母、恩典的学习,进一步进入父母的认同。谈到这个问题,身份作者提到当父母对身份有新的认识,和孩子的互动方式基因改变。身份问题迷失的方式之一,就是渴望孩子优秀、渴望他走出去等,更多关注于他做了什么,而不是他是谁。于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不断进入内消费领域,此时正是需要悔改回到福音的时候。这再次提醒我,需要问自己我是为自己谋划大事还是为神谋大事,如今作为刚刚启航的家庭,所做的计划安排到底是着眼于何方。我发现自己只是平常看到中自我的舒适、稳定,从而渴望拥有新房子,对妻子的要求也常怀着刻板的要求。

我需要重新找回自己的盛丰,借助稳定性和神建立的关系来亲近神。从垂直的关系寻找每日生活的意义,做事始终本能的从福音出发。我总是做的不够好,因为我是个罪人,不要让舒适的生活、稳定的工作成为我的救主。跪下,回到基督里面,正如书中最后提到的“耶稣给我们一个福杯满溢的生命,我们再也不需要从我们的孩子或者其他地方寻求满足,认识到这一点是不是让我们感到自由释放?我们是上帝的孩子,即使是在为人父母最失败、最糟糕的日子,也有恩典托住我们,日子才能继续,意识到这一点不是很美妙吗?

XQ:

父母对于自己身份的认同,让我们在自己心里看到了作为父母的那些偶像,特别是我们把孩子当成了偶像,从孩子身上寻找身份的认同,这不仅是为难了自己也是为难了孩子。如果我们不能在与基督的垂直上得到建造和满足,那么我们必然会从平行的上达到关系和成就感,这带来的就是无尽的失败和痛苦。这教导我们首先要建立与上帝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否则其他任何关系都会成为痛苦的根源。
    但确实是,我们经常把孩子放在各地的关系风暴中,很多时候是不经意间地把她有没有做好一些事情当成我们看待她的标准,并不是因为她这个人本身。这常常带来一些紧张的情绪和压力。这五个方面的提醒其实就是在表达我们不能把孩子看得太重要,但其实是把自己内心的骄傲和自信,内心的所谓满足和虚荣更看得见,这无形中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当把其他任何事物看得见比上帝更重要时,以此获得一些满足和成就感的时候,那么就是失败和痛苦的开始。求神帮助我们,使我们认识到我们首先是神的儿女,其次才是孩子的父母。如果不能从神那里找到身份的认同,那我们其他一切的关系都将所以在上面对待孩子的事情,首先是与上帝建立亲密良好的关系。

JW:

身份的认知会影响我的教养方式。恩,对!我在神里面亲密的关系会导致我和孩子之间是正确的。但我却不得不承认,因为时常和神没有密切的关系,和孩子的关系时常飘忽不定,甚至没有判断的能力……

在小身上,许多的时候我关注他外在的表现甚于关注他本身,尤其是在进入6今年一岁,看着他的改变,他自我意识的一些觉醒,而我似乎在6岁以前的原地却不知去向何方。6岁以前,我似乎用了方法,而孩子也想有改变,但是突然这些方法无效了。我回想,曾经我用过的方法其实一直以来改变的也只是他的行为,他的心并不是因为我这些方法改变,而现在他的心慢慢凸显出来的时候,我招架不住了,其中原因也说明我想改变他,改变这个的能力其实我不曾拥有,以前没有,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

而面对孩子的没有改变经常急躁,根本的源头是与神不好,无可推诿!我的身份在是神的孩子之前是孩子的母亲。

在大儿子关系中,近来要特别感谢神,因为,初步改变的确实不是因为我,而是神的大能。主日敬拜的时候,他做了一件事,他自己心里其实也晓得不妥也怕我责备,我第一反应想回应的言语是刻薄的就像坚定他对立面攻击他同样,我顿时想安静下来,没有立即回应,但我知道他的做法是不合适的。我在想他不能不说,不说是纵容他不是因为爱,但要说应该怎么办说让他既能同时爱也有意识地做错了呢。感谢上帝让我在言语中温和地提出他的问题,但是大儿子没有用言语回应我而是沉默,甚而还有那么一点点火药味。分一秒过去,大约在半小时左右的时间里,他突然转头对着我旁边轻声说:“妈妈,对不起,你可以原谅我吗?”哦,这是我能改变的吗?是神在他心里做了工叫他柔软愿意认错。

再一次就是我写这一章读后感的三小时前,因为这一周是期中考,我提醒他刷牙洗脸早睡可以第二天更好的状态迎接考试,但是刚说完眼看着他就和弟弟追赶着玩被子,前一秒刚说完下一秒我就止不住的大叫起来:“不是叫你快点刷牙洗脸吗?”不是说真的是喊叫着的表达方式,但是当我还在喊叫着连话也没说完时却发现我的大儿子其实真不是和弟弟玩,是想弟弟弟弟拿被子。哦,我原来大喊大叫错怪了他。他音量有一点提高的回应我:“我不是要和弟弟玩。”说完迅速转身又低着头的姿势跑向我,我猜想应该是他气坏了来撞我发泄愤气。

然而,令人兴奋的是他跑进了我的怀里…….我脱口想出的话却止了,三四秒后,我说:”Ds ,妈妈支持你,谢谢你拥抱来回应我,你可以原谅妈妈吗?”
在为人父母最失败、最失败的时候,上帝却以他的恩典住了我们……

ML:

作为父母,如果你不能因为在基督里的身份而获得安息,你就会从你的孩子身上寻找认同。而从哪里获得身份认同极大地影响你的教养方式。同样,你养育孩子的方式也同样暴露出你的信仰体系。
个人的信仰系统的核心要素就是对身份、意义和目的的问题所反应。当你没有从垂直上方向寻找自己的身份定位时,你就会从方向水平寻找。而此时,孩子就成了你身边被你快速聚焦锁定的那个人。

如果我们要求孩子表现完美、去专注成功、关注重点、对孩子予取予予、强调做事超过做人……这些宣言,都在表明我们为人父母的动力更多的是来自自己的需要,而不是来自顺服上帝而带来的动力

。而我们一心想从孩子身上挖掘的盼望、价值观和内心的平安,却早已经在基督那里获得了。我们首先是上帝的孩子,获得我们的身份认知、人生方向和潜在资源都只能到上帝那里去寻求。感谢主,即使在为人父母最失落、最艰难的日子,也有恩典托住我们。而我们给孩子最美好的礼物就是我们与上帝有美好、稳定的关系。

ZL:

作为父母,如果你不能因为在基督里的身份而得享安息,你就会从你的孩子身上寻找身份认同。家中最常出现的画面不都是母慈子孝的,大多数伴着不自觉提高的分贝,逐渐扭曲狰狞的面目表情,和孩子伤心无措的哭声。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处理好与上帝那最优先的睡眠关系,垂直于基督,那么一切问题便都迎刃而解了。我们原不应该因着外在的因素而动摇,因为我们的定力源自基督的信仰。我们的身份,首先是神的孩子,然后才是孩子的父母。

CJ:

经过这几章的学习,为人父母的功课看似在学习如何处理家庭中亲子的关系, 其实不然,实际上一直强调的是我们遵循神的关系。

前几天,和他人一起喝茶分享的时候,我说最近工作上比较顺利,一个接下来几年的 客户眼下也开始有点眉目了,但是我的心很慌,一天到晚上里面有一种莫名的忧虑在忙碌着我,让我一直有一种隐隐约约的焦虑。对方也不客气地说:“这是你跟上帝关系的问题”。

对于为人父母来说也一样,在跟我们的孩子关系中的不和谐,不只是孩子的问题,我们也往往会用“压制”这样的手段,是为了让孩子达到我们所期待的样子,但结果却与我们所期待的越来越远。 在处理这一层关系的时候,我们忽略了与神的关系,我们在孩子身上去寻找身份认同。  这也表明了我们跟从神的成长问题,这也影响了我们如何看待孩子的问题,我们高度重视关系,把不符合圣经的教导确立了我们的信仰系统的核心要素了。

     作为孩子的父亲,真实地认识到了在教养上成就了大儿子上面的失败了,但是上帝也还是给了我盼望的,让我能够重新明白,我的身份不只是孩子的父亲,而是上帝的儿女。只是要在基督里寻找盼望,而不是在孩子身上寻找身份的认同。

XL:

牧师提到:我们和孩子的出问题时,如果不快快回到福音里,内耗什么时候能结束呢? 我发现自己一不小心陷入内耗模式,真是每次回到福音里才快快恢复关系(元气)。

书中讲到:父母关注孩子的成功更关注孩子本身,他们的心里想买什么东西?

强调表现和义务的成功原则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父母们不太注重孩子现在和未来的成功。

回顾自己和孩子关系产生紧张的时候,基本上是我只关注她的事情做了没有?做了没有?我不但不会关心她的情绪状态,反而会否定她的情绪(哭什么哭?这有什么好哭?有必要这么生气吗?你这样的生气是不对的!)……这样的对话应该让孩子越来越难受了!我需要回到福音里,常思想上帝对我怎样恩慈施恩典,回想上帝是更关心人心,而不仅仅是为了事情漂亮的结果!求上帝帮助我不要只关心孩子的学习计划有没有完成,更要关注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心是怎样的?是喜乐的积极的吗?还是愁苦的不得已的?在她积极的喜乐的时候感谢神的恩典,在她愁苦抗拒的时候为她祈祷祈求上帝的帮助加力量。

57页“你如何养育那些托付给你的孩子,会暴露你的信仰体系或者说世界观。作为父母,你的回应方式不是因为你的孩子关心的人或者是做了什么,而是因为你如何看待他关心的人或者他成就了我们。”

牧师在这里说:对待孩子的方式表明我们如何看待孩子,礼物是累吗?孩子是我的还是神的?我们如何看待我们的孩子很重要,你如何看待孩子呢?

我情绪不好的时候就赶紧对待孩子,说拆回的伤害事情了,态度上冷漠了或者厌烦了。对照这里,根本原因在于我没有把孩子看为是属神的,而看为是自己的,想怎么对待就怎么对待。这方面,我需要悔改。

牧师说:你相信什么?你深信的教养方式如果不是来自圣经的,那是非常危险的。

我要经常检验自己内心的思想是不是合乎圣经的?坚守的提醒或者不是来自圣经?我有时会感到愤怒,说“这孩子欠打。就是打的太少了。”我丈夫会反问我:你的意思是打就可以改变孩子吗?这暴露了我相信的是错误的。圣经上说唯有很大能改变人的心。当我们看到孩子哪方面有问题时,我们需要祈祷祈求神来帮助孩子改变,而不是依靠我们自己的行为。

牧师还有讲到“我们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天父也在养育我们。”我在半夜给湿疹痒醒的孩子涂药膏时,想到这句话就很得安慰不烦躁。我对自己再说一遍:我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天父也在养育我。

课程里面有很多特别棒的提醒:

  • 当我们看孩子烦渴的时候,我们多半与神的关系不好。我们需要悔改退到神面前。
  • 当别人纠正你的时候,你就有多高兴,就有多骄傲。CS路易斯
  • 我们需要与神的关系踏实的好,不要虚胖的好。每天稳定踏实与神有良好的关系。
  • 每天都要优先地看重垂直。一开始就在水平方向寻找关系的时候,你会失望甚至绝望的。
  • 每天早上要与神的垂直。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P58因为基督爱你,你有勇气,得满足。
  • 神比“神给我们的礼物”更重要!
  • 受造界中一切同样美好的事物都被设计用来指向造物主,唯有他才能给予你内心寻求的身份、平安和意义。
  • 父母的焦虑症和强迫症源于他们的身份隐匿症。
  • 身份源于你是你的神的孩子,而不是你是你孩子的父母。

往期回顾:

推喇奴父母学堂 | 父母之道-前言

推喇奴父母学堂 | 父母之道-第1章

推喇奴父母学堂 | 父母之道-第2章

推喇奴父母学堂 | 父母之道-第3章

推喇奴父母学堂 | 父母之道-第4章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6 + 7 =